古籍摘要
1、《本草纲目》:“三十六般风,去上焦风邪,头目滞气,经络留湿,一身骨节痛。除风去湿仙药。”
2、《药类法象》:“治风通用。泻肺实,散头目中滞气,除上焦邪。”
3、《本草求原》:“解乌头、芫花、野菌诸热药毒。”
来源
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(Turcz.) Schischk.的干燥根。
别名
别名铜芸、回云、回草、百枝、百种。
产地
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宁夏、山东等地。
采收加工
春、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,除去须根和泥沙,晒干。
性状
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,下部渐细,有的略弯曲,长15~30cm,直径0.5~2cm。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,粗糙,有纵皱纹、多数横长皮孔样突起及点状的细根痕.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,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。体轻,质松,易折断,断面不平坦,皮部棕黄色至棕色,有裂隙,木部黄色。气特异,味微甘。
饮片
【炮制】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
性味归经
性味:味辛、甘,性温。。
归经:归膀胱、肝、脾经
功能与主治
功效:祛风解表,胜湿止痛,止痉。
主治:用于感冒头痛,风湿痹痛,风疹瘙痒,破伤风
用法用量:
内服:煎汤,5-10克。外用:适量,煎水熏洗。
使用注意
阴血亏虚、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;血虚发痉、阴虚火旺者慎用。
贮藏
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防风小故事
当“江河顺畅”之时,在会稽大会诸侯,论功行赏,并筹划日后的治国大计。各州省诸侯,纷纷赶到,会稽山下一片欢腾,史称“执玉帛者万国”。
同大禹的父亲一起治过水,如今又帮助大禹在浙江山地治水的防风氏,却没有赶到。大禹以为防风氏居功自傲,瞧不起自己。过了一天,防风氏赶到了,大禹一怒之下,便下令杀了防风。
防风被杀,这真是天大的冤枉。因为他从浙江赶到会稽,要经过苕溪和钱塘江,当时因为苕溪又发大水,防风氏接到通知,虽然日夜兼程,还是迟到了。
防风被无辜冤杀,当时从他头中喷出一股股白血。大禹感到奇怪,便命人剖开防风的肚皮,细看其满腹都是野草,这才知错怪了防风,大禹后悔莫及。
防风死时喷出的一股股白血,散落在山野里,长出一种伞形羽状叶的小草。后来当地乡民为治水受了风寒,头昏脑涨,浑身酸痛,非常难忍。病人中有人梦见防风要他们吃这种草,说是能治风寒病。
乡民们试着一吃,果然病就好了。乡亲们说:“这是防风神留给我们的冤魂神草,就叫它‘防风’吧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