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1、《本草通玄》:“覆盆子,甘平入肾,起阳治痿,固精摄溺,强肾而无燥热之偏,固精而无疑涩之害,金玉之品也。”
2、《本草正义》:“覆盆子为滋养真阴之药,味带微酸,能收摄耗散之阴气而生精液,故寇宗奭谓益肾缩小便,服之当覆其溺器,语虽附会,尚为有理。《本经》主安五脏,脏者阴也。凡子皆坚实,多能补中,况有酸收之力,自能补五脏之阴而益精气。凡子皆重,多能益肾,而此又专入肾阴,能坚肾气,强志倍力有子,皆补益肾阴之效也。《别录》益气轻身,令发不白,仍即《本经》之意。惟此专养阴,非以助阳,《本经》、《别录》并未言温,其以为微温微热者,皆后人臆测之辞,一似凡补肾者皆属温药,不知肾阴肾阳,药物各有专主,滋养真阴者,必非温药。”
来源: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的干燥果实。
别名:覆盆、乌藨子、小托盘
产地:产于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福建、江西、广西。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,在山坡、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常见。
采收加工:夏初果实由绿变绿黄时采收,除去梗、叶,置沸水中略烫或略蒸,取出,干燥。
性状:本品为聚合果,由多数小核果聚合而成,呈圆锥形或扁圆锥形,高0.6~1.3cm,直径0.5~1.2cm。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,顶端钝圆,基部中心凹人。宿萼棕褐色,下有果梗痕。小果易剥落,每个小果呈半月形,背面密被灰白色茸毛,两侧有明显的网纹,腹部有突起的棱线。体轻,质硬。气微,味微酸涩。
性味归经:甘、酸,温。归肝、肾、膀胱经。
功能与主治:益肾固精缩尿,养肝明目。用于遗精滑精,遗尿尿频,阳痿早泄,目暗昏花。
用法用量:6~12g。
使用注意:
1、肾虚有火,小便短涩者慎服覆盆子。
2、强阳不倒者忌覆盆子。《本草经疏》
3、肾热阴虚,血燥血少之证戒覆盆子。《本草汇言》
4、小便不利者勿服覆盆子。《本草从新》
贮藏:置干燥处
覆盆子小故事:
覆盆子的果由数个小果聚合而成,呈圆锥球形,似小盆状,就取名为“覆盆子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
相传在很久以前,有位老人上山砍柴,时近中午,老人口渴异常,他发现山坡上有种植物,结了许多绿色的果实,气味清香。他从未见过这种果实,便摘了一颗尝尝,味甘而酸,十分可口,于是他又摘了些果实吃下以解渴。老人原有尿频不适,尤其到晚间,频频起夜。自从吃了这种野果后,老人意外发现尿频明显减缓,夜里只小便一次,小便时不再尿无力、尿等待,而且精力也比以前充足,好像年轻了许多。他将这一果实的神奇效果告诉村中的其他老者,他们纷纷上山采摘服之,亦有不错的效果。这样一传十,十传百,越来越多的人将这种果实作为补肝益肾的药物应用。因它的果由数个小果聚合而成,呈圆锥球形,似小盆状,就取名为“覆盆子”,一直沿用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