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1.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风寒湿痹,死肌痉疸。作煎饵久服,轻身延年不饥。”
2.《名医别录》:“主头痛,消痰水,逐皮间风水结肿,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,暖胃消谷嗜食。”
3.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湿痰留饮……脾湿下流,浊沥带下,滑泄肠风。”窗体顶端
来源
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(Thunb.)DC.或北苍术 Atractylodes chinensis (DC.) Koidz.的干燥根茎。
别名
赤术、青术、仙术、南苍术、矛术、术
产地分布
主产于江苏、河南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。
采收加工
舂、秋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,晒干,撞去须根。
性状
茅苍术:呈不规则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,略弯曲,偶有分枝,长3~10cm,直径1~2cm。表面灰棕色,有皱纹、横曲纹及残留须根,顶端具茎痕或残留茎基。质坚实,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,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,暴露稍久,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。气香特异,味微甘、辛、苦。
北苍术: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,长4~9cm,直径1~2cm。表面黑棕色,除去外皮者黄棕色。质较疏松,断面散有黄棕色油室。香气较淡,味辛、苦。
饮片
【炮制】 苍术 除去杂质,洗净,润透,切厚片,干燥。
本品呈不规则类圆形或条形厚片。外表皮灰棕色至黄棕色,有皱纹,有时可见根痕。切面黄白色或灰白色,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,有的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。气香特异,味微甘、辛、苦。
性味归经
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肝经。
功能与主治
燥湿健脾,祛风散寒,明目。用于湿阻中焦,脘腹胀满,泄泻,水肿,脚气痿躄,风湿痹痛,风寒感冒,夜盲,眼目昏涩。
用法用量: 3~9g。
使用注意
《本草纲目》:忌桃、李、雀肉、菘菜、青鱼。
苍术小故事
话说很久以前,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病的老尼姑,她懂得不少中草药,在方圆左近很有名气。山里山外的人害了病,常到观音庵求医。老尼姑自己并不采药,她把这活儿派给一个小尼姑。小尼姑每天都照着老尼姑说的样子漫山遍野地去采药,至于什么药草能治什么病,她就一窍不通了。由于老尼姑很贪财,谁给的钱多,她就给谁下好药;钱少的,她就用些不济事的野草去蒙骗人家。小尼姑看在眼里,可是因为她自己并不认识药,只是干着急。不久后的一天,一个穷人来求药,这人一个钱也没有。老尼姑问也不问,硬把那人赶走了。小尼姑很少气愤,于是她偷偷从屋里抓了一把开白花的药草,追到庵外,唤住那个人说:“大哥,你先拿回去吃吃看”。然而,等那人一走,小尼姑的心又不安了:“那人到底有什么病,给的药草能治他的病吗?千万别吃坏了人呀”!不知不觉过了好些日子,那个穷人来到观众音庵,竟找到老尼姑千恩万谢说:“多亏你们那位少菩萨,她把我爹害了多年的足膝软瘫病治好了”。老尼姑觉得很奇怪,庵里并没有治那种病的药,于是就审问小尼姑:“你偷了我的什么药?快说”!小尼姑紧闭双唇就是不说,老尼姑也只好作罢。刚开始小尼姑也不不清是怎么回事,后来留心一查,才明白:原来那开白花的叫苍术,不是老尼姑叫她采的,大概是自己采药时没小心裹进了药篮子,又被老尼姑当成没用的野草扔到一边了。从此,小尼姑知道苍术可以治病。不久之后,小尼姑受不了老尼姑的气,逃出观音庵回家还俗了。从此就靠挖苍术为生,不光治好了许多足膝软瘫的病人,慢慢又知道,苍术还能治呕吐、腹泻等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