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①《本草纲目》:心腹一切滞气。和胃气,泄肺气,行肝气。凡气郁而不舒者,宜用之。
②《本经》:邪气,辟毒疫温鬼,强志,主淋露。久服不梦寤魇寐。
③《别录》:消毒,杀鬼精物,温疟蛊毒,气劣气不足,肌中偏寒,引药之精。
④《本草求真》:下气宽中,为三焦气分要药。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。中宽则上下皆通,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。至书所云能升能降,能散能补,非云升类升柴,降同沉重,不过因其气郁不升,得此气克上达耳。况此苦多辛少,言降有余,言升不足,言散则可,言补不及,一不审颐,任书混投,非其事矣。
来源
木香为菊科植物木香的根,圆柱形或平圆柱形。
别名
蜜香、五香、五木香
产地
原产于印度、缅甸、巴基斯坦,从广东进口,称为广木香。国内云南有大量引种,故又有“云木香之名”。
采收加工
秋、冬二季采挖,除去泥沙和须根,切段,大的再纵剖成瓣,干燥后撞去粗皮。
性状
本品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,长5~10cm,直径0.5~5cm。表面黄棕色至灰褐色,有明显的皱纹、纵沟及侧根痕。质坚,不易折断,断面灰褐色至暗褐色,周边灰黄色或浅棕黄色,形成层环棕色,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褐色点状油室。气香特异,味微苦。
饮片
【炮制】木香 除去杂质,洗净,闷透,切厚片,干燥。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的厚片。外表皮黄棕色至灰褐色,有纵皱纹。切面棕黄色至棕褐色,中部有明显菊花心状的放射纹理,形成层环棕色,褐色油点(油室)散在。气香特异,味微苦。
性味归经
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胃、大肠、三焦、胆经。
功能与主治
行气止痛,健脾消食。用于胸胁、脘腹胀痛,泻痢后重,食积不消,不思饮食。煨木香实肠止泻。用于泄泻腹痛。
用法用量
3~6g。
贮藏
置干燥处,防潮。
木香小故事
相传清代光绪年间,山西道监察御使李慈铭有一日因夜感风寒而全身不适,肠鸣腹泻。
第二天一早,李慈铭请城中名医前来诊治,医生问明病情后,笑捋白须,自药箱中取出一瓶药丸,令李以浓米汤饮下20粒,过了一会儿,李慈铭的腹泻就止住了。李慈铭问医生所用何药,医生回答说:“此药就是在大人洗砚池旁生长的这种叫木香的花木,我用其根与黄连做成药丸,即大人所服之药。木香不仅实肠止泻,还是治气之总药,它和胃气、通心气、降肺气、疏肝气、快脾气、暖肾气、消积气、温寒气、顺逆气、达表气、通里气,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。”医生一口气连说了十一种气,可见木香治气散郁疗效如神。
李慈铭乃光绪进士,著名文学家,他看着砚池旁似白丝缎织就的瀑布一般的木香花,大为欣喜,兴奋之际,还特地做诗一首:“细剪冰蘼屑麝台,双含风露落琼瑰。分明洗砚匀笺侧,长见笼香翠袖来。”诗中用白色的蘼芜和麝香的细末来比喻木香的香浓之气,传神之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