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籍摘要
1.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小蓟根凉,无毒,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,开胃下食,退热,补虚损。苗,去烦热,生研汁服。小蓟力微只可退热,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。”
2.《本草纲目拾遗》:“清火、疏风、豁痰,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。”
3.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:“鲜小蓟根,味微辛,气微腥,性凉而润。为其气腥与血同臭且又性凉濡润,故善入血分,最清血分之热,凡咳血、吐血、衄血、二便下血之因热者,服者莫不立愈。又善治肺病结核,无论何期,用之皆宜,即单用亦可奏效。并治一切疮疡肿疼、花柳毒淋、下血涩疼,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,兼能活血解毒,是以有以上种种诸效也。其凉润之性,又善滋阴养血,治血虚发热;至女子血崩赤带,其因热者用之亦效。”
2.来源
本品为菊科植物刺儿菜Cirsium setosum(Willd.)MB.的干燥地上部分。
别名
刺儿菜
产地
分布于除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外的全国各地。
采收加工
夏、秋二季花开时采割,除去杂质,晒干。
性状
本品茎呈圆柱形,有的上部分枝,长5~30cm,直径0.2~0.5cm;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,具纵棱及白色柔毛;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中空。叶互生,无柄或有短柄;叶片皱缩或破碎,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3~12cm,宽0.5~3cm;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,齿尖具针剌;上表面绿褐色,下表面灰绿色,两面均具白色柔毛。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;总苞钟状,苞片5~8层,黄绿色;花紫红色。气微,味微苦。
【炮制】小蓟 除去杂质,洗净,稍润,切段,干燥。
性味归经
甘、苦,凉。归心、肝经。
功能与主治
凉血止血,散瘀解毒消痈。用于衄血,吐血,尿血,血淋,便血,崩漏,外伤出血,痈肿疮毒。
用法用量:5~12g。
使用注意
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。
贮藏
置通风干燥处。
小蓟小故事
从前有一个书生,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,是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他带大。书生对母亲也十分孝顺,家里虽穷,但有什么好吃的,他一定要给母亲留着,母亲要他吃时,他总是骗母亲说吃了。这年夏天,书生的母亲腿上长了一个痈。由于天气热,不到一天就溃烂流脓了,脓液流过的地方又长了几个,连衣服上都沾上了脓液,但书生不嫌脏,自己亲手为母亲洗干净。晚上,母亲热得睡不着觉,伤口又痒又痛,书生就整夜为母亲扇风驱赶蚊子。书生找来郎中给母亲煎了一些汤药,但是效果不明显。书生心里十分着急,听说村西边的仙隐山上有灵芝仙草能治百病,书生准备上山试试运气,看能否找到灵芝。 第二天,书生带上药锄来到仙隐山下,只见这仙隐山果真雄伟巍峨,山峰拔地而起,山顶云雾缭绕,宛若仙境。走进山中又是另一番光景,只见山中古木成荫,遮天蔽日,林中又多生奇花异草,书生在山中苦苦寻觅,终于看到一块崖壁上长有灵芝。那块崖壁上方两丈高的地方有一块岩石凸起,那株灵芝就长在上面,书生小心翼翼的往上攀爬,眼看就要摘到灵芝了,谁知脚下一滑就从崖壁上摔了下来。这下可好,灵芝没摘到,腿倒被山石划开一道口子,正在汩汩地流着血。书生疼痛难忍,看见脚边有一些草,开着紫色的小花,叶子上面有细细的白色绒毛。他想:听说山里的一些草药可以止血,我不妨一试,于是书生摘了一些这种草嚼碎,一部分敷在伤口上,一部分自己吞了下去,没想到过了一会血就止住了,伤口也没有那么疼了。书生想:要想再爬上去采灵芝是不可能的了,不过这种草药如此神奇,不知能否治我娘的病呢?抱着这种想法,书生采了一些这种神奇的草药回到了家里。书生把草药捣碎敷在母亲的患处,一天以后创口就不再流脓,两天之后创口愈合,周围的红肿也消退了。治好母亲的病后,书生更加发奋读书,后来考中进士,步入仕途,让母亲安享晚年。而书生在山中采摘的既能凉血止血,又能散瘀消痈的神奇草药就是小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