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1.《别录》:“疗时气寒热头痛。”
2.《日华子本草》:“煎,治热毒风并壮热。”
3.《本草纲目》:“治淋,破血。” [1]
4.《陆川本草》:“凉血解毒,止衄。治热病昏迷,麻痘斑疹,吐血,衄血,血热,溺赤。”
来源
本品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blus bubalis Linnaeus的角。
别名
牛角尖 沙牛角
产地分布
全国各地
采收加工
取角后,水煮,除去角塞,干燥。
性状
本品呈稍扁平而弯曲的锥形,长短不一。表面棕黑色或灰黑色,一侧有数条横向的沟槽,另一侧有密集的横向凹陷条纹。上部渐尖,有纵纹,基部略呈三角形,中空。角质,坚硬。气微腥,味淡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苦,寒。归心、肝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清热凉血,解毒,定惊。用于温病高热,神昏谵语,发斑发疹,吐血衄血,惊风,癫狂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15~30g,宜先煎3小时以上。
【贮藏】置干燥处,防霉。
使用注意孕妇、中虚胃寒者慎服。大量服用,常有上腹部不适,恶心,腹胀,食欲不振等反应
小故事
关于水牛角苗家有一个传说,到过苗岭清水江,观赏过苗家龙船的人,无不对那雕刻得活灵活现的龙头赞叹不已。不过,相当多的人把那高高耸立,宽宽张开,分别写着“风调雨顺”、“国泰民安”的一对角,误认为龙角。
苗家龙船头上这一对角,很象是一对水牛角,但不是龙角。尚若你仔细观察一下龙头,便会发现其头顶部除装饰有一双木雕八哥鸟(或小鲤鱼)外,还雕有一对状如蕨苔的“角”,那才叫“龙角”。
龙头上既然有龙角,为什么还要配上一对水牛角呢?这与世代居住在清水江畔的平寨、铜鼓塘、大冲、六合等地的苗家对此传说有关。
一说人、牛、龙、虎等都是苗族古歌中“蝴蝶妈”所产的十二个蛋中出生的弟兄,水牛是大哥,龙头上当然要装上水牛角。
一说龙有两种,一名(苗语,水牛龙),住在水里;一名(苗语,蟒蛇龙),住在山洞头。游弋在清水江中乘风破浪的“龙”,是水牛龙,头上应该配上一对水牛角,才现出威武来。
一说水牛本来就是天上的龙,天王打发他到人间来传话,它把天王吩咐人间“一天洗三次脸吃一顿饭”,误传成了“一天吃三顿饭洗一次脸”。为了解决人们一天多吃两餐的问题,天王只好把龙贬到人间,变成水牛,来帮人们耕田犁土,多产粮食。苗族人民很感激它,农忙时离不开它,农闲时忘不了它,休息娱乐少不了它。因此,便把水牛头上那一对威武的角,栽到龙船的龙头上去了。每年栽秧上坎后的龙船节,也让这人间的水牛天上的龙,分享一份苗家欢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