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1.《药性论》:“除诸风,利腰脚,又散诸结节筋骨烦热毒。”
2.《药品化义》:“牛蒡子能升能降,力解热毒。味苦能清火,带辛能疏风,主治上部风痰,面目浮肿,咽喉不利,诸毒热壅,马刀瘰疬,颈项痰核,血热痘,时行疹子,皮肤瘾疹。凡肺经风热,悉宜用此。”
3.《本草正义》:“牛蒡之用,能疏散风热,起发痘疹,而善通大便,苟非热盛,或脾气不坚实者,投之辄有泄泻,则辛泄苦降,下行之力为多。
来源
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
别名
恶实、鼠粘子、黍粘子、大力子、毛然然子、黑风子、毛锥子
产地分布
分布于东北、西北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山西、山东、江苏等地。
采收加工
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去杂质,再晒干。
性状
本品呈长倒卵形,略扁,微弯曲,长5~7mm,宽2~3mm。表面灰褐色,带紫黑色斑点,有数条纵棱,通常中间1~2条较明显。顶端钝圆,稍宽,顶面有圆环,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;基部略窄,着生面色较淡。果皮较硬,子叶2,淡黄白色,富油性。气微,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。
【性味与归经】辛、苦,寒。归肺、胃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疏散风热,宣肺透疹,解毒利咽。用于风热感冒,咳嗽痰多,麻疹,风疹,咽喉肿痛,痄腮,丹毒,痈肿疮毒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6~12g。
【贮藏】置通风干燥处。
小故事
据我国民间传说云,古代有一姓旁的老农,一家五口,老母有视力差等多种疾病。一天老农赶牛耕地时累了,在林下歇息,睡着了,等等醒来时见牛在吃一种草,于是再赶牛耕地,发现牛精神多了,力气也大了不少,他想这牛肯定吃了哪种草更有力气了,于是再休息,看牛吃什么草?
一看牛吃一种叶子大的草,老农拔了一株这草,根很深,足有一米长,像山药,咬一口,也不难吃,吃了自己精神好多了,就拔了些带回去,用之熬汤,全家人喝了,老母的病好了,全家人都变的健康多了。
老农一想这草有医疗作用,但不知叫什么名字?老农认为自己姓旁,草是牛去吃才知有用的,那么就叫“牛旁”吧!因为是一种草,就在旁字上加草字头成了“牛蒡”!又由于牛吃了牛蒡力气增大,因此又叫“大力子”、“牛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