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古籍摘要】
1.《本草拾遗》:“姜黄,性热不冷,《本经》云寒,误也。”
2.《纲目》:“姜黄、郁金、蒁药三物,形状功用皆相近,但郁金入心治血,而姜黄兼入脾,兼治气,蒁药则入肝,兼治气中之血,为不同尔。古方五痹汤,用片子姜黄治风寒湿气手臂痛。戴原礼《要诀》云,片子姜黄能入手臂治痛,其兼理血中之气可知。”
3.《本草经疏》:“姜黄,其味苦胜辛劣,辛香燥烈,性不应寒。…苦能泄热,辛能散结,故主心腹结积之属血分者。兼能治气,故又云下气。总其辛苦之力,破血除风热,消痈肿,其能事也。《日华子》谓其能治癥瘕血块,又通月经及扑损瘀血,苏颂谓其祛邪辟恶,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,…何莫非下气破血辛走苦泄之功欤。察其气味治疗,乃介乎京三棱、郁金之药也。”
来源
本品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. H. Chen et C. Ling的干燥根茎。
别名
片子姜黄
采收加工
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趁鲜纵切厚片,晒干。
性状
本品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,大小不一,长3~6cm,宽1~3cm,厚0.1~0.4cm。外皮灰黄色,粗糙皱缩,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。切面黄白色至棕黄色,有一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。质脆而坚实。断面灰白色至棕黄色,略粉质。气香特异,味微苦而辛凉。
性味归经
辛、苦,温。归脾、肝经。
功能与主治
破血行气,通经止痛。用于胸胁剌痛,胸痹心痛,痛经经闭,癥瘕,风湿肩臂疼痛,跌扑肿痛。
用法用量:3~9g。
使用注意
血虚无气滞血瘀者及孕妇慎服。